读书这件事,古往今来都很看重。既有博尔赫斯说,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。也有陈继儒先生说,闭门即是深山,读书随处乐土。对于我们写字的人来说,“先文后墨”,虽然不能仅以看书多少来衡量智识的总量,但读书确实是很重要的精神来源,也是构成人整体见识涵养的一部分。暄桐教室把读书作为日课之一,这次首选出50本,是在暄桐学习的必读书目,以后将逐一分享给大家。
暄桐教室推荐:《自律力》 创建持久的行为习惯,成为你想成为的人
作者:马歇尔·古德史密斯 马克·莱特尔
暄桐的50个基本之一“戒定慧”中,“戒”是我们自律稳定地投入,积极地做一件事情,一切的基础和根本,心灵重要的保护。要做到“戒”,自律是必修课。本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,难以改变现状的原因,及如何做出改变,成为自律的自己。
·
难以改变现状的原因
自控是不变,自律则是改变。几乎每个人都有心寻求自我改变,大至转行,小至换发型,常常存有这些想法,也知道付出实际行动不易,却不清楚为何改变如此困难。
一方面,自身阻力在阻碍自己去做出改变。迫使自己放弃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,本身就是一件难事。而且,没有人能够让我们改变,除非甘愿改变。
另一方面,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不容小觑。尽管下定决心改变,仍然有一些情况成为阻碍改变的客观因素。如果我们不去塑造它,环境会塑造并控制我们,产生更多的消极诱因。
这么看来,改变势在必行。
·
如何做出改变
第一,冷静一点,想想我的需要。在短期满足和长期利益的对抗中,前者更多是感官的需求,后者则是长远发展的思考。工作一天,回到家只想要好好放松,不想写作业了。但抑制第一冲动的“想要”,用理性思考真正的“需要”,练得一手好字是我的愿望,那么是否要坚持今日的日课呢?我的选择,我的责任,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。
第二,利用6个积极提问。
·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设定明确目标了?
·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我的目标了?
·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寻求人生意义了?
·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追求快乐了?
·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了?
·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了?
每日问答的好处,在于其中的“承诺机制”,对自己的承诺,无论坚定与否,它总会迫使我们思考需要的改变,正视自己的缺点。在一天结束之际,诚实地向自己发问并回答问题,坚持专注于自己的目标。聚焦于持续跟进自身能够控制的事情,往往能带来更好的效果。
第三,找到属于自己的规划脚本。
在改善行为方面,规划能起到很好的作用,让我们把握住难以驾驭的情况。重要的是,规划不仅是计划,更是一种有规律的监督。
·
理想中的自己
成为更好的自己,其中的幸福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欣赏、给自己的满足。也希望我们都能够拥有一份“但愿人生常如此”的坦然
暄桐好句子 书里的这些话,值得一读再读!
1.成功的改变不会在一夜间实现。这是一场持久战,不是闪电战,某个特殊日子里的瞬间喜悦并不能证明你已经成功。
2.打乱我们计划的,并不只是环境和意外事件的骚扰,还有我们对过往经验的任性忽视。我们制订的计划与自己过往的行为截然相反。我们体内的策划人总是想设定一个截止期限,却忘了那个目光短浅、从未想过截止期限的执行者也是自己。
3.实现我们心中这种具体形象的改变是一个过程。它需要警惕、勤勉的自我监督。它需要努力反复探求那些简单、不体面、我们曾不屑一顾,甚至被我们踩在脚下的东西。这个过程比做其他任何事都更能唤醒我们的本能,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,就被注入了这种本能,但是随着我们学会享受成功、接受恐惧和失败时,它却逐渐消散。这种本能就是尝试。
4.改变行为习惯需要自律和自控。我们很容易把这两者混为一谈,但它们之间是有微妙差异的。自律是指实现理想的行为,自控是指避免不理性的行为。
5.想要成为理想中的自己,你也要有一条第一原则。只要遵循这条原则,就能够极大减少你每天紧张、矛盾、争吵的次数,以及浪费的时间。在任何情况下,你都可以这样问自己: “是要选择投入,还是要选择放手?”
6.在这个浮躁的社会,大家都想着挣钱,抢着出名,却不愿意花费时间去不断完善自己。但实际上,成为更加理想的自己,其中的幸福感不是钱能买来的,也不是旁人的恭维能换来的。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欣赏、给自己的满足,是一种“但愿人生常如此”的感觉,它只能来自我们的内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