级别: 院长
UID: 117618
精华: 0
发帖: 1392
威望: 5 点
积分转换
愚愚币: 129 YYB
在线充值
贡献值: 0 点
在线时间: 336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12-11-05
最后登录: 2019-12-21
楼主  发表于: 2014-12-28 21:59

 王拥军:让中国研究闪耀世界

愚愚学园www.SciFans.com提醒:
2014亚太心脏协会年会暨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(ASSA & CCC 2014)于12月12-14日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。在会议开幕式上,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副院长作了题为《创新科研对临床医学的推动作用》的报告。

1、六项因素护驾临床研究

什么是创新?王院长引用了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的报告—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。2006年2月9日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》和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》正式发布。预计到2020年,中国科技综合能力将达到国际平均水平。

2012年中期总结报告显示,在人口与健康领域,中国的SCI文章发表量逐渐增加,占世界的发文比例从2006年的4.21%增至2012年的9.62%。王院长认为,这是体现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。以天坛脑血管中心科研成果为例,该中心在《Stroke》杂志发表的文章连续4年获得全球单中心最大贡献。然而,中国的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并未能得到国际认可。根据2008年数据,在欧洲、美国、日本、中国四个地区中,中国的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排在最末一位。

究竟如何才能提高中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?无论是观察性研究抑或干预性研究,都离不开临床研究成功的六个保障:研究思想、研究经费、研究结构、研究组织、研究团队和网络、质量控制。成功完成一项临床研究,首先需要选好研究方向,而后经高效运作的研究平台共同协作,并通过国际化的研究模式进而运作。

2、设计临床研究,就是要找到最为光芒和闪耀的那一点

王院长以单篇文章为例,讲述了一项研究从立项至文章产出的整个过程。2013年,CHANCE研究(氯吡格雷用于伴有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)发表于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(NEJM)。该研究旨在回答“卒中早期是否需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”这一脑血管病领域的难题之一。

在立项时,CHANCE研究团队选取了轻型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。这一选择基于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。从全球数据来看,1991-1993年哥本哈根队列研究显示,轻型卒中发病率为40.7%;而2007-2008年雅典队列研究则发现,轻型卒中发病率升至54.7%。就中国情况而言,38%的卒中住院患者为轻型卒中。根据这一卒中发病趋势,选择轻型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,对未来卒中防控工作有重要价值。此外,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(TIA)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的卒中发生风险很大,24小时内发生卒中者占据了一半比例。因而,早期快速诊断、预防复发是卒中防控的重点工作之一。

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,轻型卒中和TIA需要紧急治疗吗?2007年发表在《柳叶刀》(Lancet)杂志上的EXPRESS研究证实了早期干预的有效性。与延迟干预相比,早期积极干预可将90天内卒中复发风险显著减少80%。此外,小样本量FASTER研究(快速评估卒中和TIA以预防早期复发研究)结果显示,尽早启动氯吡格雷(75 mg)联合阿司匹林治疗,可减少卒中复发风险(P=0.19)。

针对FASTER、CHIARIA、CARESS、MATCH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,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将早期卒中复发率降低34%。这项研究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:早期强效抗血小板治疗是否可以减少轻型卒中复发?这里存在一个现实问题,如果单用阿司匹林,缺血事件将相对增加;而若采用双重或更为强效的抗血小板治疗,出血事件又将增加。因而需要我们在出血和缺血风险之间,寻找一个平衡点(sweet spot),这一点尤为关键。“临床研究的设计,最重要的是找到治疗方案最为光芒和闪耀之处。”王院长说。

基于以上背景,CHANCE研究设计得以确定,旨在评价对于发病24小时的轻型卒中和高危TIA患者,3个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(300 mg负荷量,之后用药剂量为75 mg)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,对新发卒中发生率的降低效果,其要旨就是去寻找那个“sweet spot”。

3、临床研究的“主战场”是病房吗?错!

课题确立后,则进入研究阶段。临床研究的“主战场”是病房吗?错,应该为临床研究中心。

出色的研究设计确定后,保障研究成功,首先需要组建高效运作的研究平台。这样的平台,在研究的不同阶段,应由不同的团队来运作。例如,在提出临床问题的时候,需要临床医生的参与;进入研究假说阶段,临床医生须与方法学专家共同协作;在研究过程中,则需要方法学专家与项目经理的共同参与,临床医生退居二线;进入研究总结部分,应由数据管理专家与临床专家组成管理团队。在王院长领导下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,有两个独立的研究平台在协同工作,一为临床研究公共平台,另一为临床研究协同网络。这些工作,如果全凭临床医生承担,将无法产出高品质的临床研究。

一项优秀的临床研究,还需要国际化的研究运作模式。王院长常常用这几句话来提醒、鼓励他的研究团队。第一句话是,大多数临床专家并不懂得临床研究。研究是一门学问,应学会借助专业方法学团队的力量。研究设计花费再多时间都值得,例如CHANCE研究的设计阶段花去了9个月的时间,这样的时间花费正是为了避免方向性错误。第二句话为扎实完成研究过程的每一步工作,使流程和数据经得起推敲、监察和重复。部分环节必须使用第三方服务,例如,如何判定CHANCE研究中的卒中复发,临床医生说了可不算,必须依靠国际第三方临床事件仲裁委员会。第三句话是,研究数据的使用要精心规划,研究数据需要清理与锁定,并进行数据的包装和展示。

临床研究的分期需要经过4个阶段:概念期、准备期、实施期和分析发表期。这些阶段都是必要的。“临床医生在做课题时,往往是头两个星期准备文献,第三个星期就开始录入病例了,这样做一定会犯错误。”王院长说。概念期和准备期将占据整个研究过程至少一半时间,大型研究一定要先将研究设计发表出来,例如CHANCE研究设计发表于《Heart》杂志;而录入病例仅占据1/4的时间。因此,研究流程的主体一定要明确。

数据管理也是一门学问。王院长说,“别嫌纸版笨,它是最保险的,比电子版数据要来的可靠,原始设计的每一张纸片都不能丢。”CHANCE研究前后历经11轮的研究设计修改,最终得到了很好的结论:在轻型卒中和高危TIA患者中,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将卒中复发风险减少了32%,且未增加出血风险。这项研究在2013年被《Lancet》杂志评为全球脑血管八大进展之一,排在第6位;被《NEJM》杂志评为2013年全球神经系统十大进展之一,排在第7位。并且,这项研究改写了美国指南,2014年美国缺血性卒中/TIA二级预防指南第一次引用了中国的研究。

“当主要研究发布后,不要浪费掉你的研究数据,”王院长说,“还能发Meta分析的好文章”。在CHANCE研究发表后,王院长团队联合各国学者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,结果发表在2013年10月份《Circulation》杂志上。此外,王院长团队还进行了CHANCE药物基因亚组研究,这将为未来的前沿研究设计提供方向。《Stroke》杂志针对CHANCE研究发表评论:CHANCE研究是“集结号”,它让对抗卒中和TIA发起的战斗中,大多数有用的卒中预防措施都聚焦于早期时间窗(CHANCE trial is a rallying call to focus on the early window for stroke prevention as the most useful strategy in the ongoing battle against ischemic stroke and TIA.)。

最后,王院长寄语道,希望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脑血管和心血管医生携手,为中国的医疗科技创新做出更大贡献。



【温馨提示】体验睿医文献免费全文,请在App Store搜索“睿医文献”安装即可
分享:

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、非经营性专业网站,无任何商业性质,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。

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,请及时来信告知,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,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