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视眼不戴眼镜什么感觉?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大部分读者都有发言权,当然小编我也一样,身为一个近视几百度又不愿戴眼镜的我,三米开外雌雄同体;五米之外六亲不认;十米之外人畜不分就是对我的一个真实写照。然而近视的度数有高有低,对于度数大于600度的高度近视人而言厚厚的镜片永远伴随他们。
有专家说到高度近视随着年龄的增加易并发白内障,使原来较差的视力继续下降,那他们该怎么办呢?其实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做矫正手术。在汉斯出版社《眼科学》期刊中有文章作者分析了治疗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的145例手术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手术的注意事项。
1)手术方式的选择:高度近视眼由于解剖及发育因素多伴有眼轴长,眼球壁薄,即使不行任何手术都可引起许多足以致盲的并发症。故高度近视眼手术应选择在较小切口的手术方式下进行,超声乳化手术由于切口小,前房密闭好,有粘弹剂维持前房深度,术中能更好地稳定前房,且该手术能在密闭的灌注、抽吸系统下完成晶体核的乳化、皮质吸出,故手术对玻璃体、视网膜影响较小。
2)手术时机与手术适应症:高度近视以核性混浊为主,在早期即开始影响视力并引起屈光指数加大,使近视矫正更加困难,尽管配戴眼镜能保留一定的视力,但难以满足日常工作、生活的需要,况且在晶状体混浊晚期,晶状体多呈棕色或黑色,硬度极大,增加了超声乳化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性。因此,高度近视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宜适当提前,只要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时,不管其晶状体混浊达到何种程度均可考虑手术。
3)术中尽量保证后囊完整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晶体后囊膜是阻止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展的一道安全屏障,保持后囊完整可大大减少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发生视网膜脱离,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有助于强化后囊的生理屏障作用,限制高度近视眼液化、变性的玻璃体过度向前活动,减少对玻璃体基底部的牵拉,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。
4)成功、完整的连续环形撕囊(CCC)很重要。连续环形撕囊才能保证人工晶体植入囊袋,囊下及层间水分离一定要充分,以保证手术中晶体核的转动和注吸皮质时容易,另外,术中降低灌注瓶的高度,控制前房灌注液的流量,以维持前房的稳定性,尽可能减轻晶体悬韧带的张力和玻璃体的移动,术毕后囊尽可能抛光干净,可减少术后晶体后囊混浊(后发障)的发生率,以避免日后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,增加视网膜脱离的潜在危险。
5)高度近视眼人工晶体的选择:眼轴25~28mm者,按术后屈光度−0.25~1.5D选择,对于从事近距离工作者,可适当增加人工晶体度数,使术后屈光度达到−2.5~4.0D,双眼手术者,两眼屈光参差应小于0.5~1.0D,例外,植入大直径(6.5~7mm)的人工晶体有助于术后眼底的检查并加固后囊膜屏障的作用。
总之,高度近视晶体摘除后,视网膜脱离会是一个远期并发症,虽然超声乳化已使高度近视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降至最低,但这一风险仍然存在,因此,对于高度近视患者,术后长期随访观察眼底的变化极为重要。